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推行速審速裁司法服務提升案審效率”項目成功入選深圳市“兩建”2017年十大最具影響力工作評選項目。
伴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日益多元,法院案件總量持續大幅上升,長期保持高位運行。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公正需求,成為法院的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積極推進“繁簡分流簡案快辦”機制改革,開辟一條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糾紛解決路徑,既扣中了“案多人少”的司法難點,又契合了“便捷訴訟”的群眾盼點。據統計,今年1至10月,該院16名速裁法官受理訴訟案件13279件,占全院收案數的55.75%,結案9636件,占全院結案數的49.23%。
牽準“牛鼻子”專業化審判周期短
據介紹,2012年南山法院收案13991件,2016年上升至26175件,增幅87.1%,法官人均結案2012年174件,2016年上升至350件,增幅101.1%,案件受理數逐年快速增長。有些事實清楚、利益紛爭不大的簡單案件,兩三個月之后才能開庭,審判周期過長。
要縮短審判周期,提高審判速度,首先要完善制度設計,努力實現人、案優化配置。南山法院結合審執工作實踐,綜合考量各方面等因素,制定適合速裁、快執的各類簡單案件的界定標準體系,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
據介紹,南山法院選派16名法官從事速裁工作,以法官、助理1:1或1:2的配置模式配齊配強速裁力量。設置速裁案件辦案任務指標,明確民商事速裁部門的當庭宣判率達到50%以上,當庭宣判率和十日內定期宣判率合計不低于70%,刑事速裁當庭宣判率不低于80%。民商事案件速裁法官平均每人每月辦結案件50件,刑事案件速裁法官平均每人每月辦結案件55件,全院全年通過速裁機制辦理的案件數占全年收案總數的一半以上。
駛入“快車道”集約化運行質效高
由于速裁案件牽涉的是民生大事。在運行機制上,南山法院突出“集約”和“簡化”,讓簡單案件的辦理進入快車道,最大限度提升辦案效率,給予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如“昨天開庭,今天就履行了,整個訴訟過程,立案、排期、開庭,一切從快從速,法官當庭宣判。南山法院的“快”,在于它全流程標準化運行。案件分流標準化,建立“案由+要素”智能識別標準,制定《簡案快審工作流程》,實行“門診式”、“要素式”庭審,采用令狀式、要素式、表格式等裁判文書,推行簡便靈活的送達方式,統一排期開庭,集中時間多案同審、多案連審。在立案大廳開辟快執案件“綠色通道”,采取“五查前置”辦案機制,民商事案件在各自團隊內完成送達及財產保全工作,確保全流程、全環節無縫銜接。試行“止爭24小時”制度和預約審理制度,對于立案當天雙方到場的速裁案件,要求實現“當天立案、當天移送、當庭調解或宣判、當天制作裁判文書、當天履行”。
推行“立案調查令”制度,當事人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立案階段所需要的證據,由法院授權當事人的代理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進行調查取證,減少審理環節中的因信息不全導致的諸如送達困難、追加當事人、多次舉證質證等問題,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
建立速裁與訴調對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充分利用深圳市保險消費者權益服務中心、互聯網協會等第三方部門或機構的調解力量與人力資源,將篩選后的案件分門別類地導入前述機構進行訴前聯調,力爭將矛盾化解在訴前。
跑出“加速度”信息化驅動維權快
據了解,南山法院為速裁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使簡單案件的辦理更加“短平快”。首創“案件流轉智能管理系統”微信小程序,實現信息化技術對案件的審限預警和催辦,為考核問責提供數據支持,確保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同時推行上訴案件EMS移送新模式,借助EMS郵政公司外包服務,有效解決上訴案件移送時間長、材料易遺漏、流轉程序復雜等困難,上訴案卷“即到即裝即送”。
據悉,南山法院率先開展庭審智能速錄試點工作,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轉化為文字并生成庭審筆錄,大幅度提高庭審效率。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實現刑事案件法院、檢察院、看守所三地視頻開庭,庭審過程全程錄音錄像,并刻錄光盤歸檔附卷。今年以來,簡易刑事案件視頻開庭率95%以上,平均辦案周期由20天縮短至5天。
南山法院還進一步整合速裁力量和資源,充分運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結合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打造“速裁+訴調對接+智慧審判”的新型“民商事案件速裁中心”,可為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網上調解、網上送達、網上審判等司法服務。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
如需法律幫助,詳情請垂詢深圳刑事律師王平聚辯護團隊
聯系電話:13902983029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蓮花支路1001號公交大廈350室(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旁)
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王平聚刑事辯護團隊官網(中國名律師刑事辯護網):